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肃北蒙古族祝赞词”抒写游牧民族“心灵史”

兰州晚报讯 12月22日,随着“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肃北蒙古族祝赞词逐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饱含着游牧民族集体精神的文学样式,以多姿多彩的内容表达了草原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民族文学的独特个性。23日,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给记者独家解读了原汁原味的“肃北蒙古族祝赞词”。

代代相传的“祝赞词” 肃北蒙古族的“祝赞词”,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学形式,经过代代相传、演变、发展,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祝赞词”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阔,越来越丰富。从牧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各种节日盛会到婚丧嫁娶;从马、骆驼到各种牲畜。从蒙古包到一个个生产、生活用具,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顶针,都有一定的祝颂和赞美。这些祝赞词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事物的功能、用途、特点、制作或成长过程,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它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成为蒙古族人民劳动生产、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精神食粮。例如肃北蒙古族的《巴彦苏恩苏恩》,就表现了肃北蒙古族人民饱尝内乱、分裂之苦,渴望内部统一、和平,祝愿蒙古王汗、诺颜代代传承禀政,祝愿佛慈广播,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美满的良好愿望。在肃北蒙古族“祝赞词”中,还有《祭火祝赞词》《婴儿祝赞词》《蒙古包祝赞词》《迎亲祝赞词》《婚礼祝赞词》等等。

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 古老的祝词赞词大多是对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的赞颂,对渔猎畜牧生产的祈求祝福。后来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独立的农业经济部门的出现,大自然被逐步认识,民间祝词和赞词也就逐渐消除了古老祝赞词中的那种原始宗教色彩,而代之以对劳动生产的直接描述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烈赞美。

“祝赞词”句式自由,多为一气呵成。肃北蒙古族的“祝赞词”多在庄重肃穆的场合或节日喜庆的仪式上吟唱,所以色彩绚丽,情真意切,感情奔放,语意激扬。它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上不同于一般民歌。民歌多是四行一节,重叠复沓,而“祝赞词”则是一气呵成,长短不拘,不一定讲究严格的韵律,主要是追求口语的自然旋律、朗朗上口,舒展流畅,是一种有一定套式和吟诵曲调的自由诗。 肃北蒙古人的“祝赞”种类丰富,大致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吟诵者吟唱时,往往在开头交代吟唱祝词的原因理由,即吟诵者要说明自己是以大家的意愿吟唱祝词的,然后对所要祝福的事物进行真实的描述与赞颂,最后在结尾部分表达对未来的祝福意愿。

“祝赞词”是蒙古族抒情诗的起源 “祝赞词是蒙古族抒情诗的起源,千百年来,祝赞词伴随着肃北蒙古民族穿过了岁月的长河。”山西动情地告诉记者。“今天,它仍然表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过去需要它,所以它几乎无处不在;现在仍然需要它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所以在不经意间它依然会出现在我们身边。”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在现当代蒙古族诗歌中感受到它的旋律。它是国内传统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泉地区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之一,是古老肃北蒙古族文化的遗存。

……

蔚蓝天空的云彩,

飘飘荡荡地移动;云彩抚摩的雪山,

银光闪闪耸立。覆盖草场的珍珠羊群,

慢悠悠晶莹莹;羊群中心的蒙古包,

白皑皑鼓隆隆。简言短语说起的,

壮观漂亮的蒙古包,万宝齐全的白毡包,

圆圆耸立的白塔儿。

……

这是蒙古族经典的一段祝赞词,生动地呈现出蒙古族人民的诗意生活,并直达每一个牧民的内心深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肃北县蒙古族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山西,作为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学习和挖掘整理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同时,在家里开办了一个肃北蒙古族长调技艺传习所。传习所建成使用10余年,多年来山西一直致力于挖掘研究整理肃北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详细搜集整理,出版了《肃北婚礼习俗》《肃北祝赞词搜集》等,并无偿培养出了20多名能吟诵肃北蒙古族祝赞词的传承人,打算今后在学校开设祝赞词课程,举办集中培训班,以传授祝赞词的内容、吟诵方式等,以使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通讯员 朱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学智 文/图

责任编辑:仇彬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