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新闻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

走 出 焦 虑

这是一段极其煎熬的日子,通过两年零三个月的顽强拼搏,经历了突然爆发、症状误判、怀疑病因、四处问诊、多方确诊、综合施治和治愈康复,我完全走岀了焦虑恐惧的折磨。我想把这一段经历用真实的文字刻录还原出来,分享给那些正在被焦虑症困扰和有焦虑症状的朋友们,让他们尽快识别症状、积极治疗、跳岀困境、恢复健康,享受正常人的幸福和快乐。

(一)

记得非常清楚,2021年1月7日下午两点多,我正准备去宾馆会议中心开会,在电梯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下肢酸软、浑身无力。下了电梯又觉得有点头晕目眩,走路高一脚低一脚,头上和手心一阵一阵冒虚汗,好像人生的末日来了,有点不知所措。

我想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导致血压升高引发这种状况,就赶快到会议中心设立的医务室就诊,医生听了我的症状后,立即测量了血压,低压108,高压187,医生让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后马上回房间趟平休息观察。由于下午的会议很重要又不能请假,回房间躺了半个多小时后就坚持去参加了会议。

晚上八点多爱人陪我一起去了医院急诊科,从心电图、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来看,身体器质性方面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只是血压有点高。医生开了降压药,让回家休息观察。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除血压还在高位、有一点头晕外,没有别的什么症状,我和爱人以为是高血压,就没有太重视。像我这样一个五十七八岁年纪的人,有高血压很正常,因为母亲在世时有高血压病,按照遗传学说,无疑到了该吃药的时候了。爱人说像我这个年龄才发现有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以后坚持吃药就好了。

第三天我们在一家医院办了住院手续,专门检查血压问题。从常规检查、心脏和血管造影等多项检查结果来看,身体器质性方面没有大问题,确诊为高血压。接下来,按照医嘱每天服用降压药,坚持了三个月,期间血压倒是降下来了,有时测量还显示偏低。但身体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从来没有过的状态。大脑整天昏昏沉沉,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样。白天手心持续岀汗,晚上难以入睡、质量也不高,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最严重时整个人高度紧张,心跳急速加快,躺在床上浑身发抖。

后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又看了几位专家。其中有一位高中同学推荐的专家,在看了我确诊高血压的住院病历和诊断结果后,肯定地说没有持续性的高血压,只是间歇发作,只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作息规律、注意按时休息、增加运动量、放松心情,血压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值,不用再吃降压药。

一方面医院确诊高血压,另一方面专家否定高血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抱着要查明原因的心态,我又住进了另一家医院,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结论仍然是器质性方面没有大问题,也没有高血压的病源,可以停止服用。

既然医院和专家都说了可以停药,那么已经服用了三个月的降压药,我就果断的停了。停了以后,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血压基本上正常偏高,但身体方面还是不知道哪里不对劲,整天闷闷不乐,精神状态越来越差,感觉好像有什么不祥的预兆。

我一直在想,既然器质性方面没有大问题,也没有高血压,人怎么那么难受,无非是还没有查到真正的病因。其实,血压问题就是因为焦虑引起的,只是我们对焦虑症的认知不够,误以为身体方面说不出的那种感觉和表象是因为血压异常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二)

还是爱人最了解我,她说从我走路的姿势、坐姿以及我的性格爱好等各各方面来观察,都跟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建议找医院心理医生去看一下,我非常忌讳去看心理医生,再三给爱人说我没有心理疾病,不用去了。

就这样维持了几个月,感觉好像病情加重了,在家时不愿出门,不看电视也不玩手机,坐在沙发上发呆,到了饭点也不想做饭、不想吃饭,饭量也明显下降,体重最多时下降了20斤。到了晚上频繁的看时间,盼着时间过得快一点,一过八点就想睡觉。亲朋好友聚会也找借口不去参加。

看到这种情况,爱人坚持让我去看心理医生,三次帮我挂好了门诊号,我都拒绝了。后来看我实在难受,硬是将我拉到了一家医院心理卫生科做了检查,医生告诉我是焦虑和惊恐发作,需要住院治疗。

当时我怀疑医生是不是看错了,我原本是非常乐观开朗的那种人,怎么会焦虑呢?惊慌害怕什么呢?我给爱人说不住院,绝对不会是焦虑。

否定了高血压,又来了一个焦虑症。为了进一步确诊,爱人又给我挂了另一家医院的心理卫生科,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了过去,认真地填写完抑郁症自测表,医生看后明确表示我得了焦虑症,我填写标注的那些症状都是惊恐发作。随后便开了一大堆中西药,包括黛力新这类专治抑郁症的药品。

平时我也听说过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有多痛苦,现在怎么轮到自己的头上来了。处于慌张和担心,接下来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在网上搜索和关注与焦虑症、抑郁症有关的信息,然后自我对照、分析判断到底自己是否真的得了焦虑症。

那段时间,白天晚上总感到胃里有点不舒服,整天不想吃饭,不想说话,就想睡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一些高血压、焦虑症、惊恐发作的东西。严重时手心发汗、两脚冰凉、血压升高、浑身颤抖。每当这时,爱人就赶快拨打120,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6次被120急救车拉走。每一次到医院做完一整套检查后都没有发现器质性方面的任何异常,每一次到医院血压也就很快降下来了。

有一次坐在地铁里,突然感觉心里发慌、心跳加快,好像坚持不到回家,赶快在中途下车找到一家个体门诊部去问诊。

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或者乘坐扶梯都怕站不稳摔倒,走路也总是低头看路恐怕脚下有磕碰,对面来人来车提前避着让着。平时正步都站不住,两条腿叉开站着才能找到平衡。

还有几次,正在单位上班,突然觉得头脑发晕,攥紧拳头汗水从手心里像雨点一样往下滴,硬是在那里坚持扛着,直到下班。

每次看望老父亲,老人家都要问我怎么没有精神,看起来好像没有休息好。为了掩盖自己不舒服的状态,有意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坐一会应付寒暄几句就想借口离开。

看到我这种状态,爱人不断地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住院治疗。在爱人的再三劝导和督促下,我勉强答应去了医院,开始接受治疗,一周后就岀院了。岀院后大约过了二十多天,医院开的药吃完了,但感觉效果不明显。

得知我病情没有好转,一直关注我身体状况的女儿已经联系好了外地的几家医院,让我们马上赶过去,再检查确诊一下。这一次遇见了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主任医师。就诊的那一天,爱人和女儿女婿一起陪我去了,当我讲述自己症状和感受的时候,难以控制情绪,不由自主地声泪俱下,感觉自己好像无法救药似的,当时那种难受程度难以名状和想象。医生看到我如此状态,他一边听我讲述、一边和我交流互动,非常亲和敬业。这次问诊,不仅解决了我过去几个月的种种疑虑和猜想,让我确信自己真正患有焦虑症,更是打开了我的心结,敞开了我的心扉,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心理辅导课,对帮助我直面焦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那几年总感到时间过得很慢,总是在问自己,这种状态何时才算尽头!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可怕!根据我的经历和感受,我认为焦虑症和惊恐发作主要有这样几种症状和表现形态:

一是过度担心、高度紧张。我发病时,正是年近九十岁高龄的父亲两次摔倒导致髌骨骨折的时候,作为长子在父亲住院期间我白天晩上一直陪护在病床前,一方面可能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可能是过度担心老人骨折这件事,怕老人疼痛难受,怕万一做手术老人坚持不住,怕老人手术后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等等,各种不好的预测都担心害怕。由于过度担心,经常会感到紧张,这种心理状态,很快传导到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经常担心自己有高血压,会不会像母亲一样发生脑溢血,会不会突然晕倒。听见街上救护车的声音,立刻全身就起鸡皮疙瘩。出差坐飞机怕自己撑不住,在外地学习参观怕病情突然加重怎么办。等等。这种担心害怕表现在躯体方面,主要是不能完全地放松自我。人们常说的“悬着的心、攥着的心、揪着的心、放不下的心”就是我真实的心理状态。

二是极易恐惧、害怕孤独。特别是听不得老父亲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偶尔老人家呻呤叹息一声,马上就产生了恐惧感,经常爱往不好的方面想。总喜欢在家里有人陪伴,又不喜欢被打扰。听不得任何人与身体有关的负面消息。有一段时间,因为感觉特别不好,请假在家休息了两周,休息期间总怕爱人去上班没人陪伴,担心万一有啥事怎么办。爱人得知我这种担心还专门请假在家做陪护。有好几次,一个人在家时,把音箱的声音放到最大,洗澡时把岀水量调到最高,大声地喊叫。更想到无人的大山里大哭一场,感觉这样可能会舒服一些。

三是身体不适、体能下降。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担心紧张的状态,必然会导致一些不正常的躯体反应,在我的身上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紊乱。从血压方面来看,人为性和环境影响下的因素很大。我发病急救时,血压基本上都会爆表,但一到医院或者医护人员说一句“血压降下来了”,立刻血压就能恢复到基本正常。平时在家里惧怕自己测量血压,眼睛不敢直视血压仪上的变数。从胃肠消化功能方面看,经常感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大便秘结。从心脏神经方面看,时常觉得胸前后背不适、心慌胸闷,呼吸不允,还伴有头晕头重和游走性疼痛。从肢体方面看,面部表情很不自然,脸色显得憔悴发暗,时常坐立不安,两只手时不时攥成拳头,胳膊不是抱在胸前就是背在身后,手心时时出汗,两手指间歇性麻木,下肢和两脚冰凉,走路小心翼翼,喜欢抖腿,严重时浑身发抖。从睡眠方面看,一方面总想睡觉,另一方面又很难入睡、时睡时醒、迷迷糊糊,早晨不想起床。那段时间除工作时间强迫按时起床外,双休日和节假日我每天基本上在床上睡觉的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看起来睡觉时间长,但睡眠质量严重不足。虽然也吃了不少助眠药,但效果甚微。从体能方面看,走一点路就不想走,稍微重一点的东西手上提着感觉很累,身体很疲乏。  

四是行为迟缓、运动僵硬。比如,每次下车时车门已经打开,但脚步不能立即跟上,必须确定一下脚踩的地方是平整安全的。也不愿意多走动,即便是做一个简单的运动,好像四肢僵硬、不协调。

五是情绪不好、精神不佳。长期处于忧虑、烦闷、痛苦的心理状态,总是感到自己血压和身体方面有问题,心情很郁闷,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看到人和事物不好的一面比较多,爱胡思乱想,遇事总觉得麻烦、没必要、以后再说。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交流,不愿意参加聚会活动,一直打不起精神来。

(四)

有人说“焦虑症不是病,但比病更可怕”。回想起来,我仅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得到控制,不到一年完全走出来了,加上之前的各种折腾,大约两年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自我,有些方面比原来更加自信、心态更加平和、性格更加开朗、体质更加健壮、生活更加幸福。我的治愈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调整心态、重塑信心。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心。在我焦虑期间,我有一位高中同学经常来看我,他讲述了自己几年前在珠海检查患有抑郁症,走出医院将一大包药扔进垃圾桶,然后加入当地一家徒步俱乐部,每天坚持徒步训练、结交朋友、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很快就治愈了。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接下来我每天坚持看书学习,学习历史人物的经典事迹、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身边患有重大疾病人员与病魔斗争的坚强等等各种励志案例,从中汲取了巨大能量。还从家庭的角度认识和分析了战胜焦虑的重要性,很快心态就调整过来了,自信心也重新建立起来了,过去一些不乐观的想法完全抛开了。我认为,学习是调整心态、提振信心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家人陪护、用爱抚慰。在我治疗期间,我的爱人和女儿女婿,以及其他家人们给了我战胜焦虑的巨大信心和力量。女儿女婿积极地帮我联系医院、筛选医生、陪同检查治疗,每天通过打电话和视频方式询问病情、开展远程心理疏导、提供各种有利于病情好转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治疗期间,女儿女婿几次请假从外地回来陪我,女儿最长的一次陪伴长达半个多月。特别是我爱人,从联系医院、咨询医生、陪同检查、操心服药到心理辅导、起居饮食、运动健身、精神安抚等方方面面给予了最贴心的陪伴和照顾。每天坚持面对面开心辅导、定时走路运动、及时调整站姿坐姿和走路的姿势,随时随地提醒我注意行为方式,注意保持两只手始终处在放松状态。还用她学习瑜伽的经验教我做腹式呼吸,通过学习,我感到腹式呼吸对缓解紧张、惊恐等情绪和帮助睡眠有很大的益处。从个人体会来讲,做腹式呼吸比走路运动的身体变化效果更好。到目前为止,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坚持做半个小时左右的腹式呼吸。在我最艰难的那段时间,爱人对我讲,她可以辞去工作在家陪护,这是多么大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啊!如果说人生有多次选择,我今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和爱人走在了一起。在过去3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和学习上,还是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她所有给予我的理解、包容、帮助和爱心,我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恩。她总是站在我的角度,为我着想、替我办事、为我所好。这也是我很快走出焦虑的决定性因素。

三是多听音乐、放松自我。我觉得听听音乐对治愈焦虑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让我尽快走出焦虑的困扰,女儿专门给我购买了便携式无线扩放器,我早晨听励志、激情类的音乐,中午时段听民歌、怀旧、抒情类的,运动健身时听节奏感比较强、打击乐器类的,睡觉前听一些有利于助眠的轻音乐。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紧张和惧怕,淡忘了很多杂念,这对缓解焦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是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正如女婿给我的建议,让我多运动来分泌多巴胺。运动后分泌多巴胺对活跃大脑、提升情绪、愉悦身心、保护心脏、防止焦虑有很好的功效。我每天坚持走路小跑、扩胸抬腿、双手握拳、头部刮痧、对照抖音学跳曳步舞等多种健身运动,体重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脸色变得黑里透红,之前的光头又重新开始发光发亮了。

五是遵照医嘱、按时服药。我觉得焦虑症患者一定要按时吃药,不能随意停药,服药的作用决不可低估。我服药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按时定量服用,这个时间大约有半年多;第二阶段,回访医生每天按时减半服用,这个时间大约有一个月;第三阶段,把握自己的状态和恢复情况,每周减半服用一次,这个时间大约有一个月;第四阶段,回访医生,完全停止服用,这一阶段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情况,偶尔有不适要继续坚持;第五阶段,就是停药后防止反弹。

(五)

我的焦虑症好了,那些莫名的症状完全消失了。在我被焦虑症折磨的日子里,我曾给爱人和女儿女婿说,哪一天我不再焦虑了一定要写一篇文章,大胆地用实名发表岀来,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一点建议。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我认为攻克焦虑症要注意掌握这样几个方面的技巧:

第一,要靠自己。这是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一旦确诊,自己必须直视病症、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千万不能把自己锁在家里,不与外人交流,不和社会打交道。自己要跳岀病症看病症,不要让病魔吓倒。要敢于把自己的感受和痛苦倾诉给家人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助自己寻找解脱的途径。要相信科技、对症治疗,找到适合自己病症特点的正确方法实施治疗,不相信迷信、不求神拜佛、不胡乱用药。

第二,要靠家人。这是最给力、最贴近、最见效的办法。焦虑症患者需要陪伴、需要理解、需要包容,更需要鼓励支持。作为家人,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善于观察、乐于沟通,每天都要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该提醒的及时提醒,该关注的随时关注。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患者身上向好发展的动向,多点赞、多鼓励。要帮助患者走岀去、多交流、多运动。对于严重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可由专人或轮流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第三,要靠医生。这是最直接、最可信、最科学的路径。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治愈焦虑症这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实战医术,患者要相信科学、相信医院,敢于找心理医生倾诉苦衷、倾听开导。要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定期评估检查。

第四,要靠社会。这是最持久、最系统、最现实的办法。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确诊的焦虑症患者和有焦虑症状的人群数量不小,而且以年轻人居多。病因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更多的是社会因素。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和关注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们,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医疗机构、有关社会组织和方方面面,要结合社会变革、经济转型以及人们的价值趋向,重点研判、重拳防范,全方位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更多的人敞开心扉、释放压力、轻松生活、安享太平。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一路走来,特别感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季声先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给予的大爱和鼓励!非常感谢亲朋好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如果我的治愈经历和一些个人经验体会,能够对正在被焦虑症困扰和有焦虑症状的朋友提供一点点启发和小小的帮助,我认为我曾经患有焦虑症是值得的,所有经历的不适、难受、奔波和折磨是值得的。

(王延泽)


责任编辑:金露

观澜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观澜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观澜新闻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