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新闻网

观澜新闻APP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一针见血】无人机不能无人管

近日,“游客在公园用板凳将低飞无人机拍在地上”一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称,公园是人流密集场所,还有很多老人、小孩,无人机低飞容易伤到人,拍摄还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据报道,除了侵犯隐私外,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扰民、伤人等问题。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探索建立无人机使用申报、禁止事项清单,依法规范无人机使用。

近年来,无人机不仅在巡查交通、测绘地形、农田水利等领域大显身手,而且随着高科技普及和销售价格日趋平民化,无人机使用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公开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民用无人机中消费级市场以每年50%的速度快速递增,无人机已从“高冷”的黑科技产品,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民间消费品。来自民航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其中民用无人机占主导地位。但是,制度化、规范化的有序管控却显得相对滞后。于是,无人机的安全性问题就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自2017年4月,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连续发生五次无人机空中接近民航客机的事件,使机场运营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大量航班备降之后,无人机的监管就开始提上日程。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方案,但主要的是调整民用经营性无人机,对民用非经营性无人机而言,大多停留在规章层面,还未上升到法律高度,缺乏足够的约束力,造成管理“认定难”“执行难”,“黑飞”乱象频繁发生。举个例子,从市场层面看,人们购买无人机确实需要实名登记,但租赁手续却简便得很,拿去做什么用基本上也无人问津。此外,现有的一些禁飞规定,在很多地方也缺乏执法主体,“不知道谁管”就等于“没有人管”。

无人机“黑飞”是一个涉及从地面到空中的全流程事件,治理乱象不能只管天上、不管地面,只管物、不管人。这就要求要确立基本制度及关键性问题法律框架,对无人机生产、销售、使用、监控实施全程规范,明确行业标准、责任主体、工作机制、违章处置等强制性措施,确保各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新事物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知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无人机的出现和发展,创新着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同样伴随着许多问题,也正是那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人机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是一定离不开国家规范的管理、使用者的自律和社会的监督。就像地面交通安全需要安全法规一样,空中交通也一样需要安全法规。无人机有“规矩”,才能飞得“更远”。规范的目的绝不是要禁止无人机使用,而是要引导其被合理的使用。技术发展方应照顾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而监管方则应谨慎立法和执法,既不扼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不鼓励滥用技术。让法治为无人机导航、护航,才能使我国无人机产业获得长远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骆陇霞

值班主任:柏旭旭

值班总编:王琰

责任编辑:骆陇霞

观澜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观澜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观澜新闻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