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0月19日《光明日报》报道,作为浙江省首批由中国科协批准的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钱学森故居、竺可桢故居和纪念馆、苏步青故居和励志教育馆、严济慈故居和纪念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和屠呦呦旧居,在今年暑假和国庆期间迎来了众多中小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老一辈科学家们幼时的经历、求学的片段、生活的雅趣、投身科研的决心、报效祖国的故事,在这里变得可亲可感。
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更彰显了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在屠呦呦旧居体验青蒿素的提取过程;在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感受科学之美;在苏步青励志教育馆感悟上下求索境界;在严济慈纪念馆触摸科学报国之志……通过观看实物、聆听讲解,进行沉浸式体验,参观者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气场,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团队更坚定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信心。让科学家精神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之一,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所发挥的功能有目共睹。人们乐见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流连之所。
去年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等。今年,科学家精神又作为诸多伟大精神之一,被光荣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科学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步,以科学家精神滋养、引领时代新人,是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途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强国,需要更多的人秉承科学家精神,将家国情怀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将勤奋执着写在奋斗路上。期待更多科学家能上热搜、成网红,期待更多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行动蔚然成风。
据新华网
责任编辑:骆陇霞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