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短视频引发热议,在安吉县,由于被执行人应某欠债不还,名下又没有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法官上门,火眼金睛“抬”走“小金猪”存钱罐。
这条扣押存钱罐零钱的新闻之所以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有评论以为,一方面是群众对执行干警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工作作风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是群众对于不讲诚信、对抗执行行为的深恶痛绝。想想也是,借钱还钱,欠债还债,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有些人,当初借钱时装孙子,什么花招都能用得出。而一旦把钱借到了手,他们就压根没想到要及时把借来的钱还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要把借来的钱还给人家的想法。现在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叫什么凭本事借来的钱为什么要还?这种流氓逻辑让人无语。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法院的判决得到有效执行,司法公正和权威才能更好地得到彰显。破解执行难,是一场关乎民心民愿的攻坚战,更是一场关乎公平正义的保卫战。“执行难”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人民法院多年来陆续采取许多举措,开展了多次行动。然而,单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一阵风”式的行动,非但“执行难”的帽子没有摘下来,反而愈演愈烈,逐渐成为顽瘴痼疾。判决书变“法律白条”,让当事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严重损害法律权威与尊严。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人代会上明确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近年来,司法机关联合多部门,全面打响“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下了大气力,有了喜人成果。为惩治失信被执行人,各地人民法院通过公布“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设立“曝光台”等方式,向社会“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并采取诸如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出境等严厉措施,让失信者有痛感。执结案件数、执行到位金额大幅增长,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基本”到“切实”之间,执行工作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上月中旬,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一则执行悬赏公告。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向社会公开发布执行悬赏公告。希望有知情人提供举报线索,帮助法院将涉案资金全部执行到位,悬赏金额高达2162万元。悬赏这么多钱查“老赖”,既凸显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执法决心,也折射出法院执行难的困境。
对付“老赖”,不能手软。对“老赖”们重拳出击,正是维护道德准则、扭转社会不良风气、打造诚信社会的有力保障。建立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法律层面的强制干预。如果没有对法律的高度执行能力,就会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造成伤害。只有敢于动真格、出实招,“老赖”自然不敢再肆意妄为。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骆陇霞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