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主流声音

【主流声音】让新职业更有时代的温度

8小时工作制外,网约车、外卖送餐、网络直播、知识分享等灵活就业形式,吸引了诸多从业人员的目光。

与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不同,“零工经济”从业者大部分不受具体行业领域的限制,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备受年轻人青睐。早在疫情之前,在移动技术搭建的桥梁上,“零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型分配方式,颇具规模。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灵活就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约2亿人。“零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个人提供了增收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企业找到“对的人”。这种新经济形态有效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并将助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

“零工经济”众多光环的背后,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因缺乏晋升通道和职业积累而被质疑“吃青春饭”,无法兑现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导致的“安全感”缺失等。发展“零工经济”和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要实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

让新职业更有温度,国家正频频发力。人社部等8部门前不久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为从业者构建权益“防护网”。面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通过不断打造完善的法制、规范的市场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为“零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让新职业更有温度,离不开企业发力。作为市场经营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为从业者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安全的从业环境、更充足的社会保障,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全职还是兼职,企业都应重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其正当权益。对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要订立书面协议,充分保障其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权益。

如今,“零工经济”为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增添了亮眼的一笔,这一新就业形式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劲与活力,成为支撑互联网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更成为大批劳动者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期待政府、企业、社会的多方合力,把服务保障的体系完善起来,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让新职业更有时代的温度,让“零工经济”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据新华网

责任编辑:骆陇霞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