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通报5起典型案件,其中包括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工业园区严重违法问题。督察组发现,该园区内的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任性到了极点,由于污染防治及环境管理措施不到位,臭气扰民问题突出,长期被周边群众举报,仅2018年以来,这家企业被群众投诉高达279次。
更让人震惊的是,近三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先后对其下达50份执法文件,其中:现场环保监察意见书32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要求企业整改存在的问题,但均未得到有效落实。直至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现场检查指出问题后,当地才再次督促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治理。
50份执法文件管不住一家企业的违法行为,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当前,一些地方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城市扩张规模,生态空间被挤占、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偏低和生态持续退化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发展大计,少数地区为何敢搞“冷处理”、打折扣,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根本原因就在于政绩观不端正、事业观有偏差、新发展理念没树牢,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处处考虑自己的“小九九”,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不愿在见效慢、周期长的“潜绩”上下功夫,以致责任“层层落实”变成了“层层递减”。
小马飞刀以为,解决环保问题,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严的主基调,用重典、出重拳,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决不能让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要知道,环保执法不仅要看下了多少文书、罚了多少钱、处理了多少人,更要看有没有打到违法者的痛处、真正制止违法行为。如果职能部门只“亮相”不“亮剑”,“能躲一时是一时”,甚至与污染企业存在利益往来,提供保护伞,那就会让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稻草人,侵蚀制度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小马飞刀最后想说的是,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就该“动真格的”。什么叫“党政同责”?什么叫“主体责任”?板子举起来了就一定要落在实处,而不能高高举、轻轻落。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问责必须露出锋利的“牙齿”,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骆陇霞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