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红花、荷叶、栀子、核桃皮……在甘肃省妇女儿童中心的陇原巧手馆内,摆放着一些植物和中草药,猜猜这些植物会被用来做什么?我猜你一定想不到,这些植物是扎染工艺的色料来源。说起扎染,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在云贵川地区非常流行的蓝染,就是扎染的其中一种。
“其实,我们对扎染的认识不全面,扎染的色彩可以是非常丰富的,而不仅仅只有蓝色一种。”作为植根在兰州的“80后”扎染推广者,王媛这样介绍。她是定西人,起初她的工作与服装生产有关,接触到扎染后,她坚定地成为扎染工艺的实践者和推广者。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为“翊申文化”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并把扎染植根在了兰州。在她眼中,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兰州,扎染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她想让这份独属于扎染的魅力,被更多人所了解。
“柴胡可以染出偏黄色系、玫瑰花可以染出粉色或者红色系。当然,树叶也可以作为植物扎染的色料来源。”王媛说。在她看来,所有的植物都可以作为扎染的颜色来源,在植物扎染这一块,可以说是“万物皆可染”。文化袋、卫衣、T恤衫、裙子、丝巾……只要是棉、麻、丝一类材质的服装面料,都可以采用这种纯天然的染色方式。一边说,她一边展示着植物扎染出的各类成品,每一件作品都五彩斑斓、美轮美奂。
扎染已经成为王媛的一种生活方式,用她的话说,因为扎染,她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穿大牌的衣服,但现在觉得衣服只要穿在身上舒服就好,尤其是穿着植物扎染出的衣物,好像就和大自然会走得更近一些。以前可能更喜欢广泛社交,但扎染好像有魔力,让她能更好地独处和与自我对话。要说扎染最有魅力的地方,她觉得是“创造性和唯一性的有机结合”。她说:“同样的图样,每个人染出的颜色和色彩区域完全不同,影响颜色最终成型的原因非常多,染色时揉搓的方式、轻重、染料的温度高低变化等等,都会在最终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种感觉,有点像拆盲盒,在最终成品之前,我们也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赋予了扎染独特的魅力。而她在被这种魅力深深吸引的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参与进来。
工作室成立的这几年,王媛做了很多事情,走进中学、大学课堂讲解扎染工艺、定期举办扎染体验课程、线上推广讲解扎染,可以说,工作室将扎染的“根”培植在了兰州。王媛说:“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希望大家以后一提到扎染不要只想到云贵川,在我们身边,甘肃地区也有扎染,我们的文化自信会让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乡。下一步,我们打算申请‘非遗工坊’,把它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怡麟 文/图
责任编辑:骆陇霞
值班主任:杨彬 王洪山
总值班:娄成斌
责任编辑:骆陇霞
观澜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观澜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观澜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