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新闻网

观澜新闻APP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新闻

河口古镇:传统纱灯点亮元宵夜

兰州晚报讯 随着虎年元宵节的到来,西固区河口古镇南城壕古城墙遗址,2020盏纱灯及手工灯齐刷刷亮了起来,寓意河口古镇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供游客观赏。

河口古镇,曾经是陇上著名的水陆码头。旧时,这里一直有制作纱灯的传统,而祖上传下来的传统纱灯,给这方繁盛的土地带来了星宿般摇曳的“人间烟火”。河口的纱灯制作考究、文化气息浓郁,久负盛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绮丽的纱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面临失传的严峻问题。

据记载,河口的传统纱灯大多制作于19世纪清朝晚期,灯笼四面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传统中华古典名著的内容,还有“刘秀和枣树”“刘伯温斩龙脉”等河口本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同时,旧时河口每逢挂灯的年节,从正月初十开始在河口四条街道同时搭建灯架,每隔丈许即设一灯架,每架挂三盏灯,两边挂纱灯,中间挂彩灯,东西南北四街,各设30架灯,每架3盏,全街共120架,360盏彩灯。正月十二“上灯”,正月十四、十五为“正灯”,正月十六则为之“败灯”,共计五个夜晚,即寓“五谷丰登”之意,亦称“五夜元宵”。

“纱灯是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工艺制作而成。”2015年12月被评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纱灯传承人的张振祥说,逐渐研究出一套制作纱灯的工序,其中仅绘画部分就包括了帐纱、描稿、上胶、描线、打底色、染色和整理等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均匀准确。

近年来,河口古镇纱灯也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之一。张振祥则和一些手艺人在河口镇的民俗博物馆制作纱灯:每一盏灯都严格按照传统技艺,四扇灯面通过榫卯结构有机连接,组成一盏纱灯。“易于拆卸,而且每盏灯的灯面上各绘一段历史故事。祖辈的智慧完美体现在纱灯的每个细节上。”张振祥说。

2013年,张振祥又复原制造了200多架古纱灯。画面不仅保留传承了古纱灯原有的技艺风格,并结合当代形式,在原有纱灯画面基础上传承创新,利用现代工艺,将中国梦及新“二十四孝”等元素展现在了古纱灯画面上,在西固红枣节上展示。随后,这些纱灯长久地悬挂在了河口古镇四条主街上,供游客领略古纱灯的风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文/图

责任编辑:仇彬

观澜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观澜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观澜新闻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