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新闻网

观澜新闻APP
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新闻

【甘快看】甘肃镇原:菌业促振兴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将发展“三元双向”循环产业与村集体经济深度相嵌,采取“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种植户参与、市场拓展等方式,着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富民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食用菌菌棒生产1650万棒,生产食用菌3970吨,品种以平菇、香菇、羊肚菌、木耳为主,预计年产值9700万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

位于镇原县三岔镇石咀村的庆阳市山臻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黑木耳种植基地内,一个个木耳菌棒均匀排开,晶莹剔透的木耳爬满菌袋,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黑木耳。

三岔镇气候、光照、温差、水源等非常适合种植木耳,因此近年来镇上利用镇原县打造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业为牵引、食用菌业为循环链条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庆阳市税务局驻村干部的帮扶协调,推动黑木耳产业由原始的散户零星培育转变为“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的运营模式。

“黑木耳种植投资小、见效快。”庆阳市山臻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云介绍说,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75亩,建设黑木耳地摆种植大棚35座,自然晾晒大棚7座,通过龙头企业庆阳晶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种植户提供90余万个菌棒棒,指导种植户从菌棒入地种植到晾晒销售一条龙服务,目前效益可观,带动当地务工人员60余人。

在龙头企业的支持下,黑木耳种植户们享受到了“订单种植”的保障。石咀村村民曹天禄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激动地说:“今年我种植春、秋两季黑木耳27万棒,采摘晾晒可出售黑木耳干货3万余斤,预计纯收入25万余元,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在镇原县城关镇祁川村,另一幅生动的画面也在上演。依托川区优势,祁川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建成了占地近4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建有日光温室22座。日光温室里,一朵朵食用菌茁壮成长,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餐桌,更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祁川村党支部书记马宁波说:“基地建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兑付群众土地流转费2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务工1250人次,收入15万元,实现了基地与农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村委会还以基地建设财政扶持资金入股分红2.68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产业兴、百业兴。下一步,镇原县将聚焦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进食用菌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快推进产品深精加工,优化产品结构,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张凡

责任编辑:车丹清

观澜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观澜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观澜新闻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