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艾条、艾灰、艾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一丛丛鲜嫩的艾草凭借现代工艺的赋能,从初步采集到精细炮制,再到高价值萃取,艾草“物尽其用”“身价”翻倍,串起了一条精深加工的“绿色产业链”。
临近春节,民勤县苏武镇艾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艾香阵阵,沁人心脾。机器轰鸣声中,工人熟练地将一捆捆晾晒充分、品质上乘的艾草整齐送入先进设备。经过破碎、制粉、灭菌等一道道严谨精细的工序,艾草变成了各种规格的艾绒、艾渣等产品,实现从“药材”到“药品”的蜕变,销往全国各地 。
近年来,民勤县立足中医药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等比较优势,充分挖掘中药材资源潜力,聚焦强化规划引领、建设优质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等关键环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同时,鼓励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生产、加工、购销规模,并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连接符合要求的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端,形成信息链条,推动中药材三产联动融合发展。
“根据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种植、生产、销售、医疗、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条,不仅增加了县城基础服务承载力和辐射带动效能,也为进一步盘活县域经济提供了新支点。”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下一步,民勤县将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核心位置,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加大中药新产品开发力度。
据了解,目前民勤县已逐步搭建起集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中药材产业从“小而散”到“全链条”的蜕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马爱彬
责任编辑:车丹清
观澜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观澜新闻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观澜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观澜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