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十七届兰洽会

兰州高新区:三十而立 打磨“国字号”招牌

兰州高新区:三十而立 打磨“国字号”招牌-新华网甘肃频道

新华网兰州6月21日电 (宋燕)1991年,在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兰州高新区呱呱坠地。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27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西北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欠发达地区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国家自创区……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带着诸多“第一”光环的兰州高新区不负所望实现了华丽蝶变,蹚出了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高+新”文章出彩

“高”+“新”是兰州高新区的天然烙印。

兰州高新区自建区以来,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在科技部发布的2020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中,位于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第65名。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兰州高新区围绕提升总量、优化结构,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企业达到300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区比重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从2015年的18.2%、11.8%上升到2020年的33.5%、18.3%,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0.48比84.2比15.32调整为2020年的0.38比64.85比34.77,产业结构得到较大优化,产业链不断迈向中高端。

兰州高新区《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现场。(资料图)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兰州高新区制定了“1+4+7”政策体系,创新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各类孵化器总面积达到95万平方米,认定29家众创空间和15家孵化器,在孵企业2019年实现总收入16亿元、申请知识产权360件。采取“政府引导、公益服务、市场参与、资源共享”的运营模式,建立“六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增值孵化服务。

兰州高新区创新载体不断健全,成立了稀土功能材料产业研究院、生命科学技术产业研究院、金属纳米材料产业研究院等7个产业研究院,组建了兰州大学工作站、西北师范大学工作站等12个科技创新工作站。兰州科技大市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等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提供了创新支撑。

开放合作成效彰显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兰州高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先进地区加强产业对接与科技合作,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兰州高新区累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389.98亿元,已落地项目51个,到位资金224.98亿元,其中近五届兰洽会洽谈签约项目31个,落地项目31个,到位资金123.81亿元。

同时,兰州高新区不断持续深化东西合作,加强与上海张江自创区合作,充分利用上海久有基金的撬动作用,引进上海、江苏等地高科技企业入驻兰州高新区,目前投资2.075亿元,共引进6户高科技企业,新设立了1亿元的中农创锐专项基金投资中农威特项目。

在国际合作方面,兰州高新区制定提升高新区国际化发展水平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在美国硅谷建成了兰州科技创新(硅谷)工作站,与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签订了筹建兰州科技创新(莫斯科)工作站备忘录,组织北美、俄罗斯等国际企业代表“兰州行”活动。

人才“磁场”作用增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30年来,兰州高新区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构筑人才优势高地。已经建立了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到建立人才发展平台、梯级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完善科技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创新人才服务保障、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航拍兰州高新区。新华网 (童张伟 摄)

依托部省市三级人才计划,兰州高新区引进了一批又一批从事国际前沿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领军人才、技术专家等双创人才和团队。全区从业人员近15万人,各类人才达到9万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92万人,占全区从业人数的67.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万人,高技能人才1.71万人;硕士和副高以上职称人才9000多人,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130多人,省、市领军人才120多人,享受国务院津贴82人,院士和专家23人。万人拥有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到3320人。海外留学人也纷纷加入,为兰州高新区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为了加大人才“磁场”作用,兰州高新区制定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及其实施细则,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优良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对符合优惠政策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兑现奖励。

作为兰州经济重要增长极,兰州高新区迈步“十四五”,将继续扛起“高”和“新”的大旗,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吸引城市人口安居乐业的“洼地”,全面打造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升级版,成为兰州市生态最宜居、功能最完善、资源最富集、生活最便捷、就业最充足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标性城区。(完)

责任编辑:张泽斌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