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一针见血】搞“政绩工程”没什么前景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福建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河北省廊坊市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大厂回族自治县委原书记谷正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委原书记何健等多人涉及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给人深刻警醒。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财政虚耗、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了老百姓的心。

“政绩工程”没有政绩,“形象工程”毁了形象,原因何在?

做出政绩、干出成绩,是不少党员干部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的一种追求。但是,工作为谁而干、政绩为谁而树,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不是不可以,关键要看是否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否存在违背城镇发展规律、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超出地方财力、背离人民群众意愿。个别领导干部热衷于搞花钱多、场面大的“面子工程”,盲目追求政绩“光环”,无非是想让外界知道自己的“魄力”,目的多是为了铺就升迁之路,实质是贪图虚名,主要是由错误的政绩观导致的。在这类人的思维里,干工作只是为了图表现,搞政绩,不是要真正干工作,也就不能把心思用在发展上,用在民生所需要的地方。其谋篇布局的出发点,就只是为了突出个人能力,留下个人痕迹,至于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真正有利于工作,就不是考虑的重点。重显绩,秀“政绩”,务虚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于是干出一桩桩一件件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何为政绩?有人说,搞好社会治安是政绩、发展教育也是政绩、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政绩、把优良的环境资源保护好也是政绩、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注关心的事情,政通人和、国富民康是政绩……其实,透过民意闲谈印在人民心里的,就是政绩。

此外,还有一种“政绩工程”值得警惕。那就是政策刚出台,“成效”就汇总好了;任务才布置,“成果”就整理好了;活动刚开展,“经验”就总结好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规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成成绩等“材料政绩”现象。写材料比干工作跑得快,这样的材料,如何能反映真实的工作成效?这样的成果,如何能让群众信服?

为官一任,多出政绩无可厚非。“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干部的政绩观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干部本身,也会影响到其所主政的部门和地方,并最终波及相关行业和广大百姓。 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投机取巧的“面子工程”、弄虚作假的“政绩工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纪国法更是不允许的。小马飞刀

值班编辑:程培培

值班主任:杨彬

值班总编:马添翼

责任编辑:程培培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