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议论纷生

【议论纷生】“后备箱集市”的良性发展 靠谁来支撑

汽车后备箱除了传统的储物功能外,还能干什么?还能打造成微缩版的精致商店,甚至是创意工厂。 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新兴业态在各地街头兴起:“后备箱集市”。在稳经济、保就业、促消费的当下,“后备箱集市”成为不少地方探索发展与提振夜经济的创新方式。

“后备箱集市”起源于英国,是英国人深爱的一种交易形式。1980年9月,英国人柏丽·帕维特在肯特郡的一个农场上,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尾箱集市,即“后备箱集市”。“后备箱集市”属于自由买卖,甚至带有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色彩。车主可以开着小车,带着衣服鞋帽、日用杂物、书籍光碟、家具等,相聚集市交流、交易,共同开辟一片别样的自由购物天空。这样的“后备箱集市”,创业门槛较低,没有门店租金的压力,同时,对学历及知识技能的要求也比较低;其次,经营风险较低,每个摊主的经营规模并不是很大,所谓的“船小好调头”,因此,即便是卖某样东西不好卖,摊主也可以迅速调整方向;第三,商品价格较低。这其实丰富了商品供给的层次,照顾一些低收入人群的日常消费需求,也是一种实惠。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后备箱集市”对促进就业有明显作用。

对于这样的新兴业态,我们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有评论指出:火爆的“后备箱集市”生动表明,不同元素的注入能够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小而美的“微创新”,也许蕴藏着迅速崛起的“大市场”。而这种“微创新”,有着N种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想想也是,“后备箱集市”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方式,更反映出了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很多时候,贩卖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情怀和氛围。

当然,“后备箱集市”也存在着一定的监管难题。比如是否有占道经营的现象;再比如“后备箱集市”的本质是流动摊贩,食品安全的问题如何保障,难道真的只能靠摊主自觉……这一切,考验的不仅仅是创业者的情怀,还有管理部门的智慧。要知道,从治理的角度看,光“堵”不“疏”,没有实际解决矛盾,而是将矛盾转移或积累了起来。我们的各类政策不能只满足精英和富人的需求,而是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利益不是慈善的赐予,而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并分享发展的成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收入,而不是坐等低保和社会福利。在这方面,有做的好的,以扬州市为例,当地在顺达广场规划了北侧广场的空地,引导广场内一些商户参与“后备箱集市”,社区明确专人负责,和广场方一起做好监督、完善服务。在社区的引导下,“后备箱集市”文明摆摊,晚上10点散场,现场“人走还本色、摊撤地面净”。

在包容中良性疏导,让“后备箱集市”的小经营者有“真金白银”获得感的同时,也保有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将十分考验管理部门执行的水平和工作的细致程度,在这方面,期待有一个好的结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小马飞刀

责任编辑: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