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94岁杨廷谦:“不忘英雄”是对老兵最好的致敬

“淮海战役奖章上刻着两杆枪,代表两支野战军参战。渡江战役奖章上刻着船帆,我军千军万马靠着小帆船渡过了长江……”现年94岁的杨廷谦爷爷的耳朵也背了眼睛也不太好,脑袋里还有两片方形弹片,但抚摸着胸前一排排战斗勋章说起战争年代的故事句句铿锵,将我们瞬间拉回了那个炮火纷飞的英雄年代。9月1日,由兰州晚报、兰网、兰州战役纪念馆共同发起的“云关爱”活动组走进英雄老兵杨廷谦家中,听老人讲述血与火考验中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戎马一生 舍生报国上战场

1928年11月杨廷谦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1944年16岁的杨廷谦参军,1946年18岁的杨廷谦转入野战部队。同年十月在部队指导员韩升起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十来岁在学校上学识字,桌子上摆着日伪政权的书,桌子底下放着八路军的书。白天日本人到村子里抓人去修路,晚上我们就跟着八路军去破路”杨廷谦老人回忆自己的童年。备受沦陷区统治压迫的杨廷谦的16岁正式参军,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参加大小战役战斗上百次。

1950年,百余万年轻人响应祖国号召,奔赴朝鲜战场,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1950年11月9日杨廷谦所在部队入朝作战,经历了第二至第五次战役。

在第五次战役中,杨廷谦带领一个连的战士拂晓行军遭遇敌方20辆坦克装甲车埋伏。在阵地上杨廷谦和战友们与敌人鏖战了三天三夜。面对火力、装备、补给数倍于我的敌军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身边战友一个一个地倒下,杨廷谦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这种精神要永远传下去,这是万千牺牲英雄用生命书写的。”

在老人的家中,我们看到了战场上缴获的美军手表式指南针、罐头刀、军用叉子和爷爷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献给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纪念搪瓷杯。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始终珍藏着这些老物件,它们像一个个老伙计一样不断让老人回忆起70多年前的那一幕幕英雄故事。

不忘却 是最好的纪念

1953年10月,杨廷谦所在的部队换防回国,杨廷谦前往沈阳炮校学习高炮,学成后调往福建前线设防阻止国民党飞机轰炸大陆。1957年转业后调入西北冶金设计院,1981年在甘肃铝业公司离休,现居兰州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

战争是残酷的,杨廷谦家中至今保留着老人去医院给脑袋取弹片的检查CT。一左一右两块一平方厘米的弹片因为风险太大无法取出至今在杨廷谦脑子里。肺部、腿里各种弹片的穿透伤至今折磨着90多岁的老人。

“当时和战友冲击敌人阵地,连冲了三次没有冲上去,敌人的几挺机枪向我们一个劲儿地扫射,还是没冲上去。突然,觉得前边火光一闪,我什么也不知道了,弹片穿进了我的脑袋。”杨廷谦讲述着自己脑中弹片的来历。

老人总说自己是死过三四次的人了,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所以更想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后人,让晚辈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位参战老兵。不要忘记那些牺牲的年轻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杨廷谦动情地说。

杨廷谦的女儿告诉我们,得知采访组第二天要上门,94岁的老人家前一天晚上激动得没睡觉,午饭也没有吃一口。听说自己的爱国故事能让更多晚生后辈看到,杨廷谦激动地拍着记者的腿说:“孩子,你们来了我开心得还能多活几年。”

■温馨提示

呼唤老兵“归队”英雄你在哪里?

即日起,本报携手兰州战役纪念馆征集解放兰州老兵线索。如果您身边有参与抗日战争、兰州解放、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冲突等战斗的老兵,欢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上门探望参战老兵并传播老兵事迹、传承老兵精神。

特别提醒,我们接到了大量老兵本人打来的热线,但由于老英雄们年纪较大、表述有误差,导致活动组不能准确记录老兵信息。为了更加高效地参与活动,建议由老兵家属和我们联系,随后我们会上门拜访老英雄们,传播英雄故事。

同时,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团队加入“云关爱”之旅。在关爱老兵的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关爱热线:13893149966(周记者)

兰网网友:

兰网网友Ashes:说得真好,最好的铭记是不忘却。杨爷爷和战友们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的努力国家又进步一点点。

兰网网友许珂:兰州晚报“云”系列公益活动越做越有看头!参战老人们将近百岁高龄,这组报道真的可以说是抢救性发掘,为兰晚公益点赞!

兰网网友退休教师周亚平:作为参加过晚报云植树的一名老兵,自己看到关爱老兵的报道特别感动,向万千为国捐躯的战友们致敬。

兰网网友邵腾龙: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和平,沐浴着和平阳光的我们要知道其中的来之不易,看到新闻里每天正在发生的战争悲剧,让我们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兰网网友左佳伟:虽然是和平年的,但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是新的战场,我们要在各自的战场上坚守阵地再立新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张丹 文/图

责任编辑:仇彬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