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新闻

博物馆成年轻人休闲新去处

兰州晚报讯 “走,一起去逛博物馆!”约上三五好友,去博物馆“探古访今”正成为一种全新的休闲生活方式。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博物馆”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近300%,攻略笔记数量增长340%。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折射着深厚的文化自信,更体现了博物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年轻人爱上“沉浸式”畅游博物馆

“博物馆”相关关键词搜索量激增

“铜奔马看了,敦煌三耳兔看了,画像砖的章盖了,绿马玩偶也带走了。”在北京读大三的“旅游特种兵”张同学,细数着在甘肃旅途中的文化体验。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甘肃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藏品以甘肃彩陶、汉唐丝绸之路等地方珍贵文物为特色。今年“五一”假期,甘肃省博物馆人气颇高。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吸引着年轻游客驻足拍照,“浮影陇上”沉浸式光影展进一步拉近游客与文物的距离。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班睿介绍,仅五一假期首日,入馆参观人数就达到11000人次,5天假期累计入馆观众达5万余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57%。

综合美团、大众点评用户搜索数据,今年以来,甘肃“博物馆”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225%,攻略笔记数量增长超500%。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雷台汉文化博物馆、张掖市博物馆等搜索热度颇高。

与游客“双向奔赴” 

文博场馆借力互联网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坚持系统整体保护,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水平。

据了解,从2003年起,甘肃省博物馆采用国家文物局开发的“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陆续对馆藏近6万件文物进行了信息录入。先后使用了触摸屏、投影机、幻影成像、电子翻书等设施,目前博物馆设有触摸屏、多媒体投影仪11台,视频显示设备、多媒体展陈设备的使用为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基础。利用智能识别技术,研发“拍照识文物”智能导览系统的建成实现了拍文物听讲解等功能,丰富了观众参观体验。通过《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红色甘肃展览数字化》《金城揽胜图活态展示数字化保护》《国家版本馆调拨甘肃省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等项目,使三维文物数据量达到1800余件,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了文物本体数据,也为后期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奠定了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借助美团门票预约、防黄牛风控等技术能力,提升文物保护效率和游客游览舒适度。依托真实评价形成的美团趣玩榜,包括“寻宝博物馆”等线上出游服务产品,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找到博物馆好去处。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认为,过去十年,文博场馆信息化建设从量变到质变,在文物保护、博物馆服务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博物馆热潮既源于文化消费的需求牵引,也源于行业主体不断创新的供给驱动,充分体现了观众与文博场馆之间的“双向奔赴”。未来,文博场馆将进一步推进科技与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强化对年轻群体的影响力。数字化创新将推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登上一个全新台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责任编辑:骆陇霞

值班主任:朱旭东 王洪山

值班总编:马添翼

责任编辑:骆陇霞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