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网

指点兰州APP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新闻

古往今来 元宵节过法各有不同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又另称灯节。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之举),便有点灯敬佛的做法,也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形成了元宵赏灯习俗。汉代元宵节假期为1天。

魏晋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此时期,迎紫姑的风俗逐渐盛行,即女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迎紫姑的习俗更大的作用是带动现实中的广大妇女活跃于元宵节,而在此前社会讲究“女不祀灶,男不拜月”。

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假期也增加为3天,并在正月十五特别开放宵禁以观灯。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在赏灯活动以外,女性元宵夜游狂欢成为风尚。平日无法外出的女子在元宵节可以外出游玩,未婚男女可借这一节日与心仪的对象相识,因此也赋予了元宵节情人节的意义。

宋代元宵节假期长达5天,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君王与百姓一同赏灯。此外还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更像是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节更加丰富多彩,灯的样式更加繁复多样。猜灯谜的活动也在宋朝兴起,即把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除了游玩,宋朝百姓还发明了新的吃食——浮圆子,即后来的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叫“元宝”,寄托新年喜气祥和、团圆美好的心愿。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自正月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这一时期,女子走桥摸钉(丁)、祛百病成为当时特色,寓意来年添丁生子,剩余兴旺。

清朝,异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假期缩短为四到五天,但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现代,随着西方情人节传入中国并被大众了解,元宵节作为情人节的意义也有所削弱,更多地作为一个狂欢的节日。赏灯、猜灯迷、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被保留下来的同时,人们也创新了许多新的过节方式,如元宵口味的变化,如今,元宵不仅有芝麻馅的,更有红豆沙,花生碎以及水果味道。此外,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室外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元宵节逐渐成为家庭聚会的契机,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元宵晚会,并通过手机向朋友发送祝福,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寄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马军 赵庭那 实习生 刘彦君 文/图

责任编辑:蔡雨廷

兰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兰网”或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兰州日报社和兰网所有。已经与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兰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兰网”并且不在兰州晚报栏目下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兰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兰网联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